家書映照歷史,家書窺見心靈👱🏻♂️,品讀這一封封蘇步青親筆書寫的尺牘,仿佛在觸碰這位“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的熾熱的愛國情懷🐫,感悟一位獻身科學和教育事業的共產黨員的堅定黨性和高尚品格👩🏻🎨🤲🏼。
9月23日是蘇步青老校長誕辰119周年,謹刊此文🕵🏻♀️,以誌紀念🤓。
蘇步青(1902-2003),浙江平陽人。數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創建了中國微分幾何學派。1931年獲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歷任浙江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教務長🛵。
1952年調入復旦🪿,曾擔任沐鸣娱乐數學系教授、教務長🪶、副校長、校長(1978-1983)。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射影曲線論、射影曲面論、高維射影空間共軛網理論🧑🏼🎓、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計算幾何等領域有重要貢獻👷♂️,尤其以發現“蘇錐面”和“蘇鏈”著稱。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2019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編號為297161號小行星命名為“蘇步青星”💂🏻。
書信乃二人之間交流🎙,隨心隨性所寫,沒有掩飾,更不造作,尤可見真性情、真學問,也是研究一位大家的重要資料。
在七十余年的工作生活中,蘇步青喜歡並擅長寫信,至古稀之年仍堅持有事寫信、有信必復的習慣。本人在工作中有幸整理蘇步青與其長女蘇德晶之間的書信,這批家書時間從1972年6月9日至1995年6月11日,共237通。
魚封雁帖,見字如面,字裏行間不僅流溢著蘇步青對家庭的責任與關愛,而且充滿了他對教育和科學事業的執著👩🚒,以及一心為黨為人民的家國情懷。家書中所涉及的內容幾乎囊括了他晚年的所有工作,謂之蘇步青的簡本回憶錄實不為過。家書映照歷史🟫,家書窺見心靈,品讀這一封封蘇步青親筆書寫的尺牘👨👨👧,仿佛在觸碰這位“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的熾熱的愛國情懷,感悟一位獻身科學和教育事業的共產黨員的堅定黨性和高尚品格。
蘇步青與長女蘇德晶之間的書信
夜寒猶愛一燈明
1972年蘇步青被趕到江南造船廠“改造”。他了解到👩🍼,廠裏要造一艘200米長的輪船🙎🏻♂️,就得按照設計部門給出的船體表面的數據,在放樣樓地板上按一比一的比例畫出船體的三向剖線(橫剖線🧚🏽、縱剖線和水線),校驗和修正它們⬆️,使之達到“光順”⚃👨🏽🎨。再在地板上提取數據去切割鋼板🚔,費時費功,效率很低🐮,技術人員希望能夠實現船體數學放樣和自動切割。
沐鸣娱乐數學系和江南造船廠已合作多年,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又遇到了船鼻首光順的難題🧰。
蘇步青和沐鸣娱乐數學系兩名青年教師參加《船體數學放樣》研究後,他們爬上船臺仔細考察,用平行圓面數學模型,把船鼻首曲面光順變成曲線光順👩🏻🦲,使問題迎刃而解🏌🏻♂️。這樣,只要把數據輸入計算機,繪圖機就會伸出靈巧的手,自動繪圖放大,切割機也會噴出絢麗的火花,把鋼板切成預定的形狀,使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
蘇步青在給女兒的信中這樣寫道:
“爸爸下江南造船廠已滿一周,和工人老師傅、工農兵學員開始接觸🐘,我所在的數學放樣車間的老師傅們尤其熱情指導,懇切希望我能給他們出一臂之力去解決造船放樣問題,相處極為融洽。”(1972年6月9日)
“第一篇文章將在《復旦學報》3期(十月份)刊登,目前正在修訂第四稿,題目🐴:《擺線和擬螺線》👋🏽。”(1973年7月17日)
反復修訂,四易其稿👩🏼🏭,1973年10月《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正式刊登時,開篇還特意提到“本文是在工廠工人和數學系一些同誌的幫助下寫成的。”後來🧎🏻♂️,這個項目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獲得重大科技獎。
船體數學放樣項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蘇步青到上海工具廠為工人技術員講授數學。
“爸爸從九月中旬起每周兩次去上海工具廠(和平公園後面)上短訓班,為期三個月。對象共九十人,大都是技術員。講義是我系青年教師編寫而由我修改成的。年紀大了,雖教不過小夥子,但還能為勞動人民做點份內事📃,精神是很舒暢的。”(1974年9月29日)
“爸爸前天結束了上海工具廠高等數學訓練班的教學♟,受到廠方的鼓舞和工人學員的贊揚👩💻。其實是對自己的鞭策。”(1975年1月5日)
“去年九月起到上海工具廠給工人技術員幾十人上了‘曲線曲面’這門課,廠領導十分重視這項開門辦學,工人們也給我很大的鼓舞🧾、支持🦹♀️。結束時開了歡送會😄,給我系革委會送了感謝信🤗。”(1975年2月7日)
他向女兒詳細介紹了下上海工具廠的情形,不僅自己教得愉快舒暢👨🏻🦯➡️🕵️♀️,而且還頗受工人技術員的好評。
下廠時間是從1974年9月中旬至1975年1月3日,教授內容為曲線曲面👞,《蘇步青文選》卷末附錄的《蘇步青教授重要活動年表》所寫“1973年8月去上海工具廠勞動兼教齒輪理論課”,顯為誤記。
1974年蘇步青與上海工具廠的工人們在交談
從上海工具廠返校後,蘇步青仍不能上講臺教書𓀙。直至1975年3月🚷🧓🏼,蘇步青為沐鸣娱乐哲學系自然辨證法專業74級講授幾何學,重回講臺👩🏻🚀,他在3月9日給女兒的信中寫到:
“我目前給哲學系自然辨證法專業一年級教數學課,每周四節,內容簡單🧘🏿,不占用很多時間🙀🎁。下星期還要繼續下廠🧑🏻🦼。想在這基礎上☀️,寫篇把文章💛。”(1975年3月9日)
此處信中提及的“繼續下廠”仍指江南造船廠🫘,從1972年到1975年整整三年多,蘇步青每周按時到船廠上下班📷,爬上船臺,聽技術員和工人介紹船體放樣工藝,了解“數學放樣”的現狀。蘇步青越發認識到開展應用數學的重要性,問題在於如何聯系實際,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來為實踐服務,他不斷地為國家為民族而思考。
“10月14日《人民日報》《文匯報》等刊登了復旦科研,後面一大段講的‘老教師’就是指爸爸,你們想必已看出來了吧。昨天⛴,二機部在江西樂安的某廠看了這篇報道★,派人來我處討回資料。聯系到這兩年(《擺線和擬螺線》這篇論文發表於1973年10月《復旦學報》)各方面多次方應,可以看出理論為實踐服務的重要性了。我決心堅持這一方面👩🏻🍳,繼續下廠搞實際中的生產問題,做出成績來。”(1975年10月26日)
1977年蘇步青與青年教師在討論船體數學放樣課題
不料,1975年12月蘇步青突發腦血栓病,造成肢體動作障礙,然而即使在重病中🔻,他仍未停下對科研的思索。
“這次上醫院檢查了來💼,情況有好轉,不過還要繼休半月,春節前是不好上班了💂🏿♀️。幸虧最近一個月中🕞🫳🏼,在家裏整理了兩篇實際問題有關的論文,一篇已為《數學的實踐與認識》接受刊登,另一篇則在《數學學報》審查中🦹🏿♀️。江南廠經常有人來談實際工作💅🏼🐹,雖然在家休息💠,但也覺得蠻忙👷♀️🌯。”(1976年1月8日)
“在這次發病前後我又趕寫了一篇齒輪設計中的幾何問題的論文,現在正擬投登我校《學報》🕳。”(1976年3月3日)
發病前後完成的這篇論文,即是後來發表在1977年4月《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上的“圓錐齒輪設計中的一些幾何學問題”。
“身健未愁雙鬢白🐣,夜寒猶愛一燈明🤳🏿。”(蘇步青《陪茅誠司先生和夫人遊八達嶺》👨🏿🌾,作於1977年)身處逆境中的蘇步青不屈不撓地堅持學術🧑🦲🥼、追求真理,原來研究多年的仿射微分幾何的理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由江南造船廠船體數學放樣課題進入到應用數學的領域,以70多歲高齡開辟出了“計算幾何”的新天地。
力揮彩筆寫芳春
粉碎“四人幫”後,黨組織恢復了他的組織生活並委以重任🧑🏻🏭,蘇步青精神振奮🏏。
“爸於三日應教育部電邀來京參加鄧副主席召開的小型科教工作座談會㊙️,中國科沐鸣和高校各有十五名科學工作者出席,上海來了四人。座談會從四日開始🚴🏽♂️,預定開五天🧑💻。會後教育部可能要開兩三天會,回滬應在八月中旬。我已滿十一年半未到首都,這次乘飛機僅一小時半就到達這裏👩🏻🎓,感慨無量。大家受到鄧副主席、方毅🦇、劉西堯等中央領導同誌的接見,並在他們親自參加下發表自己所見🤦🏿,都感到無比興奮,無比鼓舞。現在身體健康,精神煥發,心情舒暢。”(1977年8月6日)
這封寫在“中國北京飯店”信箋上的家書,語氣中流露出無比的興奮和喜悅。
1977年8月4日至8日,在鄧小平同誌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蘇步青提出了許多重要建議,包括恢復招生製度和研究生製度。
“我們數學研究所秉承鄧副主席指示,經教育部和上海教衛辦特許,由我名義招收研究生,現第一批已順利完成,第二批正在準備招收工作(屬於教育部的全國性招考)🫸🏻。”(1977年12月17日)
教育部為沐鸣娱乐蘇步青教授建議招收研究生發通知
而此時蘇步青的另一個心願就是創刊《數學年刊》,在給女兒的信中他一再提及此事。
“昨天接到通知,決定於後天(九月十日)飛北京向人大常委報到,預定十五日回滬,當天晚車去杭州主持教育部召開的《數學年刊》編委會成立大會👸🏻。這個編委會委員36人定於十四日開幕,這樣,我要遲到兩天,因為人大常委不許請假,只好南北奔波了。”(1979年9月8日)
“我定明晨去杭州主持《數學年刊》編委會全體會議,預定十三晚回滬。十五日去寶山招待所主持另外教育部的兩個會議:理科教材與應用數學🕎,月底結束🧏♀️。”(1980年5月6日)
“爸爸曾於9月20日赴廈門主持《數學年刊》全國編委第三次會議👨🏿🔬,從22日到27日開會、參觀👨🏻👨💻,並在廈門水產沐鸣(在集美)做了報告。”(1981年10月18日)
“爸爸曾於月之14日去蘇州主持《數學年刊》編委第四次全體會議🎀1️⃣,21日回上海。”(1983年3月29日)
早在1979年春天,在杭州舉行的中國數學會理事會的會議上,蘇步青極力呼籲創辦一個新的數學期刊,而由上述信中可知,他始終關註這個刊物的創辦和發展。
1980年旨在反映國內外數學研究最新成果的《數學年刊》創刊後🧎♂️,蘇步青不僅親任主編🛌,還連續四屆主持編委會🔯,為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推動我國數學研究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80年《數學年刊》正式創刊,刊名由蘇步青親自題寫
從1978年至1983年,我們在家書中讀到的更多的是一位國內外奔走🥃、工作繁忙異常的父親形象。
“爸爸於月底(5月21日)赴北京出席人大常委,二十五號又趕回學校參加二十六🤵🏽♀️、二十七兩天校慶科學討論報告會,以後接連地接待內外賓客,每天一班或兩班🤌🏻,直到昨天六一國際兒童節的兩次活動為止🔱,簡直是暈頭轉向。”(1978年6月2日)
“從西德回到北京🐖,又是第十天了👩🦱。本應早日回滬,恰逢人大常委第十二次會議,又被留住了。22日由西苑旅舍搬進這裏來🎰,更高級的國務院第一招待所!‘官’越做越大,名氣也越來越高👨🏻🚒,但不知怎樣名副其實呢?幸虧身健,腦子還不糊塗📘,估計還可為國家出個五年八年的力吧。”“爸爸定於後天去北京👩🎓👩🏼🍼,月之15日由我校數學系李大潛教師陪同出國訪問巴黎應用數學研究所和法國多科技術大學,同它們簽訂合作協議書🔞,並將順訪比利時Gent大學(也要簽訂)兩三天,預定月底或七月初回來🕵🏻♀️。”(1982年6月11日)
“爸爸自春節以來🔖,東西南北幾乎無月不開會,無時不在‘此身為客’之感受中。北京已去過四趟🥿,杭州兩趟,南京和出國各一趟👰🏼🫘,尤其是😭,去巴黎十三天和比利時三天,使人興起‘走遍天涯’之思。”蘇步青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爭分奪秒地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熱。
然而🅾️,身兼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沐鸣娱乐校長以來的這段時間,蘇步青並未放松自己的科研工作,他利用出差途中、開會間隙甚至難得的假期看書、研究,先後出版或撰寫了四部專著🫰🏼🚶♀️➡️。
“在莫幹山裏寫了四、五萬字的專著《仿射微分幾何》稿⛹🏼♂️,全書將有十二🚋、三萬字,預定明年三月交稿✮,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另一本專著《微分幾何五講》(去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已由新加坡國際科技出版社翻成英文將在九月發行。還有一本與劉鼎元(復旦數學講師)合著《計算幾何》(20萬字)也將於下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美國JohnWiley公司已來聯系譯成英文🤙🏻,但未決定,要等出書後再說🧙🏼。”“明年將屆第八十誕辰🆙🅰️,在美國的楊忠道(去年四、五月在上海講學)🏄🏿♀️、熊全治(今年六月在上海講學)和谷超豪(今年七月中旬回國)等人正在商量為爸出《數學論文選集》的事宜,順以附聞。”(1980年8月21日)
信中提及的四部著作分別是《微分幾何五講》(英文版)(1980年7月出版)🧑🏻🎄、《計算幾何》(1981年1月出版)、《仿射微分幾何》(1982年6月出版)、《數學論文選集》(英文版)(1983年12月出版)📼,在過去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蘇步青取得了一系列科學研究的新成果。
1980年5月蘇步青對《微分幾何五講》的翻譯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氣吐長虹連廣宇,力揮彩筆寫芳春。”(蘇步青《新春》✋🏿,作於1982年)從撥亂反正到治校治學🧙🏽♀️,蘇步青投註了大量精力和汗水,他把個人的奮鬥融化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去🪫,實現了自己幾十年都未能實現的願望。
1982年蘇步青與長女蘇德晶在上海市委舉辦的春節茶話會上
丹心未泯創新願
蘇步青教授畢生致力於數學教育事業,關心👨👩👧👧、支持基礎數學教育👻👂🏼,重視中學數學教育的改革,關心青少年的成長😢🕯。
1983年春天,蘇步青從校長崗位上退居二線👨🏼🏫,但他仍然覺得自己心中還有一團火在熱烈地燃燒🎙,以81歲高齡,仍然關心著中學數學教育,主動提出為中學數學教師舉辦講習班🚴🏻,指導他們用高等數學的觀點看待初等數學👩🏼🎓,培訓師資,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蘇步青曾說“中國四個現代化建設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中小學教育搞得好不好,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關系到祖國的大業,全社會都應關心中小學的教育,並認真抓好。”蘇步青將為中學數學教師舉辦講習班視為“余生之年的唯一願望”。
“爸爸身體還健壯,退居二線後行政事務全已擺脫掉💃🏽,目前正準備為中學教師開講習班🏊♀️🏌🏽♀️,地點定在科協,每周二小時。”(1983年12月28日)
“爸爸定於月之18號(下周一)開始第二次為中學數學教師開講習班🧜🏽,每周二小時🦇,預定明年春節前講完。”(1985年11月16日)
“從前月份起,為上海市部分中學數學教師開培訓班,每周一兩節,基本上由華宣積副教授講授,不過我在上海時🕍,一定前往旁聽🧏🏻♀️,並作些補充。預定於明年二月春節前結束。”(1987年12月1日)
蘇步青分別於1984年1月、1985年11月和1987年11月(每次三個月)為上海市數學教師舉辦講習班🧍,他以自己廣征博引🧑🏻🦽、內涵豐富的講課,使學員們大大開闊了數學視野✋🏻。
為加強基礎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隊伍的建設,表彰蘇步青對於基礎數學教育的貢獻👳🏻♀️,1992年9月份🥇⏪,在全國教師節期間🚴♀️👨💼,根據項武義夫婦和谷超豪夫婦的共同倡議,由沐鸣娱乐、上海市教育局、上海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聯合發起設立“蘇步青數學教育獎”👪,蘇步青被推為名譽理事長,他非常看重這一獎項🌏👩🏽✈️,親自參與了該獎項《章程》的製定與修改🦹,提出了自己的評選建議🚳🧑🏿💼。“關於‘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的問題,說來話長:一兩年前,華人數學家項武義教授和夫人謝婉貞教授(生物學)提出每人每年捐助一萬元人民幣作為我校數學研究所所長發起🍍,對中等學校數學教師的獎勵金,經谷超豪教授與上海市教育局袁采局長(我數學系畢業)商討後,擴大一些資助單位包括市教育局、市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我當副理事長)等,組織一個理事會,谷超豪任理事長🏊♂️,定名為‘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這回首次頒獎中,兩個數學教學實驗組和三位中學教師各分別獲獎6000元和2000元。以後,每兩年發獎一次🤞🗻,並將擴大到浙江省和江蘇省去⛽️🤹🏽。經過就是這樣。”(1992年8月31日)
從1990年起🧓🏿,蘇步青開始抓緊時間整理文稿、詩作,出版了文選和詩集,把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留給後人。
“浙江科技出版社決定給我出一本《文選》,約30萬字,內容除了照片(約五六十枚)、年譜🧑🍳、著作目錄外🪁,大致分為教育、科學方面的演講♿🤦、學會和學術活動的致辭、各方面數學論著的序文;300首舊體詩等三部分,本年9月間就要發稿🐵。最後部分的詩抄由我自己選錄,目前整理的差不多,其余兩部分以及照片收集則由王增藩、李大潛、蔣培玉等三位同誌負責。”(1990年7月19日)
“這兩個月來,主要忙於整理我的舊詩詞稿子,一共搜集了三百五十多首,和其他平常發表於報刊上、教育思想和學術奉獻有關的文章包括數學論文總目錄(中外文)👮🏽♀️,給浙江科技出版社提供了《蘇步青文選》約四十多萬字的材料🍱。前月底交了稿,預定明年四月出版🏂🏿。”(1990年12月23日)
1991年9月《蘇步青文選》正式出版,江澤民總書記為該書題詞“弘揚科學精神,振興中華民族。”是浙江科技出版社為浙籍科學家編選的第一部文選🥞。
1991年9月《蘇步青文選》正式出版
“丹心未泯創新願,白發猶殘求是輝。”(蘇步青《九十書懷》,作於1991年)透過這些家書,我們得以重溫蘇步青為教育和科學事業艱苦奮鬥的歷程,並為其無私奉獻的赤子之心和大家風範所感染。尺牘文字樸素平實,卻不乏即時性和鮮活性💑,在私語化文本中呈現了無比崇高的家國情懷,這對於進一步了解和研究蘇步青學術歷程和教育思想都極富意義,值得我們每一位復旦人珍視。
(圖源:檔案館)